八九十年代长大的孩子,一定对这样的场景记忆犹新:夏夜的操场上,总有一群孩子在月光下追逐打闹。他们模仿着武侠剧里的经典招式,扯着嗓子喊出各种神功名称,仿佛声音越大,招式的威力就越强。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武功中,降龙十八掌无疑是最受欢迎的。
不过比起刚猛霸道的降龙十八掌,我更钟情于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。这套武功施展起来飘逸灵动,指尖轻点间剑气纵横,比那些大开大合的招式更显潇洒。
有趣的是,这两门绝学虽然都在《天龙八部》中大放异彩,但命运却截然不同。降龙十八掌代代相传,而六脉神剑却逐渐失传,这其中的缘由值得玩味。
一、两种神功的传承之谜
展开剩余74%金庸在新修版中巧妙地将各部作品的世界观串联起来,这一点从降龙十八掌的传承就能看出端倪。
《倚天屠龙记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北宋年间,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原本有二十八掌。当时帮主萧峰武功盖世,却因契丹人身份被逐出丐帮。他在离开前将这套掌法去繁就简,精简为十八掌,并托付给义弟虚竹子代为传承。到了南宋末年,虽然帮主耶律齐在岳父郭靖的指导下学全了十八掌,但后来的帮主们资质有限,最多只能学会十四掌。
由此可见,金庸为降龙十八掌的传承脉络做了完整交代。即便后来史火龙只学会十二掌,导致掌法部分失传,整个过程也合情合理。
相比之下,六脉神剑的传承就坎坷得多。当时除了段誉,没人掌握完整的六脉神剑。天龙寺的高僧们各自只学会其中一脉剑法,传承重任自然落在段誉肩上。
那么,段誉为何没有将这套绝世剑法传承下去呢?
二、段誉的选择
段誉虽然生性不爱习武,但当他登基成为大理国君后,肩负的就不只是个人安危,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。按理说,他应该勤练武功,并将绝学传给子孙,以确保大理在武林中的地位和皇权的稳固。
六脉神剑的失传,只能说明段誉认为这门武功不值得传承。这个判断在射雕时代得到印证——段誉的孙子段智兴(一灯大师)精通的只有一阳指,六脉神剑已然失传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阳指其实是六脉神剑的基础。《天龙八部》中明确说明:六脉神剑并非真剑,而是以一阳指力化为剑气,形成无形气剑。原著第十回更指出,这类武功已经达到近乎魔幻的境界。
但金庸从未说过一阳指不如六脉神剑。从逍遥派搜罗天下武学的设定来看,这两门武功对大理段氏同等重要。琅嬛福地的书架上就明确标注:大理段氏缺一阳指法、六脉神剑剑法,憾甚。
更关键的是,一灯大师的一阳指足以与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媲美。而按新修版设定,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还是经过虚竹改良的版本,比萧峰原版更为精妙。这足以证明一阳指的非凡价值。
三、华而不实的六脉神剑
六脉神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化气为形,但这门武功的实际威力却令人失望。原著中明确记载,它甚至连一棵树都打不穿。
在少室山大战时,段誉对阵慕容复时就暴露了这个弱点:段誉不懂六脉神剑的运使诀窍,单使一剑反而更熟练。十余剑过后,慕容复已退到大槐树旁,倚树防守。
由此可见,六脉神剑虽然招式华丽,但威力有限。更讽刺的是,在后世武林中,化气为形已经不算稀奇。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武烈、《鹿鼎记》里的皇甫阁等二三流高手都能做到。
相比之下,一阳指不仅威力强大,而且更容易掌握。段誉选择放弃传承华而不实的六脉神剑,专注于一阳指的传承,实在是明智之举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后世武林中,六脉神剑会逐渐销声匿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1分赛车稳赢技巧总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